“一桿桿紅旗空中飄,紅二十五軍上來了,來到陜甘洛河川,勞動百姓好喜歡?!?/span>
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這場艱苦卓絕的戰(zhàn)略大轉移隊伍里,除了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這三大主力紅軍之外,還有一支鮮為人知的部隊——紅二十五軍。
1935年9月16日,紅25軍在陜西省延川縣永平鎮(zhèn)(今永坪)同陜甘紅軍會師。
1934年11月16日,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后的一個月,紅二十五軍奉中央命令從河南羅山縣何家沖出發(fā),向平漢鐵路以西開始了艱難的長征。這支能征善戰(zhàn)的遠征軍,在歷時10個月、跨越豫鄂甘陜4省近萬里的戰(zhàn)斗進擊中,越戰(zhàn)越強,不斷發(fā)展壯大,率先抵達陜北。
紅二十五軍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后,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大大加強了陜甘根據地的革命力量,為隨后到達的中央紅軍打開了局面。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抵達陜北。經過25000里跋涉,中央紅軍勞頓不堪,給養(yǎng)一度極為困難。為解燃眉之急,毛澤東同志提筆給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寫了封借款信:
海東同志:你好!因部隊過冬吃、穿出現困難,特向你借款兩千五百元。
看到毛澤東同志親筆信的徐海東,毫不猶豫地決定將5000元送交中央,并言明是送不是借。同時復信一封:紅十五軍團堅決服從黨中央的領導。
他還召開連以上干部會議,動員部隊把繳獲的部分武器、彈藥、藥品、布匹等送給中央紅軍,并且命令每個班挑一把最好的機槍送給中央紅軍。連最精銳的騎兵團,也交給中央指揮。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延安為徐海東拍攝的經典照片。圖:解放軍報
多年之后,談及此事,毛澤東同志依然感慨萬千,盛贊徐海東是“最好的共產黨員”、“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
為什么這筆絕對數并不算很大的金額讓毛澤東同志如此感動和難忘?其中包含了多少非同一般的意義?
要想弄明白這一點,就必須了解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
1935年6月,中央紅軍在到達陜北之前,與紅四方面軍于四川懋功(今小金縣)會師。按照中央決定的戰(zhàn)略方針,紅軍主力繼續(xù)北上,但張國燾卻公然搞分裂,執(zhí)意南下,甚至宣布另立所謂“臨時中央”。
作為張國燾的老部下,徐海東是服從“老領導”的所謂“中央”,還是忠誠于真正的黨中央?在當時,這對幾乎所有人而言都是一個重大考驗。
關鍵時刻,徐海東表現出了無比堅定的黨性原則,作出了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應該作出的選擇。
在自傳《生平自述》中,他是這樣講述此事的:
我對毛主席是真誠地擁護和熱愛的。當楊至誠同志拿著毛主席批的條子,要二千五百塊錢時,我把供給部長找來,問他還有多少錢,他說全部七千元。我說留下二千,其他五千元全部送交中央。當時我認為,一個共產黨員,應該無條件地服從中央。
擁護黨中央、服從黨中央,這是一名共產黨員黨性和覺悟最高的體現;擁護黨中央、服從黨中央,這正是紅軍克服千難萬險、淬火成鋼,最終取得長征偉大勝利的力量所在。
縱觀中國革命的歷史,我們黨不僅有正確的主義、正確的路線、正確的方針和綱領,黨的隊伍里更有一大批像徐海東這樣忠于主義、忠于信仰、忠于黨中央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
這樣一大批有著赤誠黨性共產黨員的無私與擔當,鍛造出黨的組織強大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不論遭遇任何艱難挫折,都能一路 高歌、堅毅前行,不斷由勝利走向勝利!
在《生平自述》的結尾,徐海東這樣寫道:
我這一生,所經歷的道路是光榮曲折的。黨把我一個沒有文化、受盡舊社會痛苦、百事不懂的手工業(yè)工人,培養(yǎng)成一個高級將領……要做一個永遠忠實于黨、忠實于人民、忠實于共產主義事業(yè)的共產黨員。
這應該也是許許多多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共同的心聲吧。
記者手記:
共產黨員堅如磐石的黨性來自哪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每一名共產黨員都要牢記初心、不忘使命。
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員堅定黨性最深刻的本源,正是為了這個初心和使命,千千萬萬人自愿加入到這個組織中來,一生追隨黨、擁戴黨,不計得失、不論生死,矢志不渝、前赴后繼;正是因為堅守這個初心和使命,我們黨才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功,迎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飛躍。
新時代新發(fā)展階段,全黨牢記初心使命,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新的更大輝煌,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不斷前進!
來源:求是網